

落大雨窗邊漏水急救方法 + 雨後防潮貼士
香港每年5月至9月進入雨季,加上颱風頻繁襲港,驟雨、大雨甚至黑色暴雨警告常見,對住戶帶來不少煩惱。其中「窗邊漏水」是一個常見而令人頭痛的問題。不但會破壞牆身裝潢、導致油漆剝落,嚴重時更可能造成家電短路、地板受潮或室內發霉。
因此,掌握簡單有效的應急方法及事後的防潮處理技巧,對任何居家人士而言都至關重要。本文將逐步介紹漏水成因、即時急救法、雨後處理與日常預防建議,讓你在雨季來臨前後都能從容應對。
窗邊漏水的常見原因
想要解決問題,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根源。窗邊漏水通常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:
1. 玻璃膠老化或施工不良
窗框與牆身之間多數以玻璃膠密封,長年日曬雨淋、溫差變化令玻璃膠逐漸硬化、剝落,失去彈性與黏性,導致雨水滲入。
2. 窗槽排水孔堵塞
鋁窗設計通常有排水孔將雨水導出窗外,但如果堆積了灰塵、樹葉、昆蟲屍體等雜物,排水不暢則會造成積水倒灌。
3. 鋁窗變形或零件鬆脫
經年累月使用,加上颱風或關窗用力不當,鋁窗框有機會變形或零件鬆脫,使密封不嚴,雨水趁虛而入。
4. 外牆裂縫或防水層老化
雨水未必只從窗戶滲入,也可能由牆身裂縫慢慢滲進來。特別是高樓層單位,經常直面風雨衝擊,防水層老化會加劇漏水風險。
雨中急救:即時止漏方法
當大雨突然來襲,無法即時請人維修時,這些簡單的DIY方法可以即時止漏,防止情況惡化:
1. 使用膠袋或保鮮紙暫時封住縫隙
將大膠袋剪成片狀,或使用保鮮紙多層包覆窗框與牆身接縫處,然後用膠紙或防水膠帶固定,可減少雨水滲入速度。
2. 應急用防水膠(如暴封膠)
市面有售「濕面可用」的防水膠或補漏膠,可直接在潮濕表面使用,填補裂縫位置,即時止水。
3. 貼上防水膠條或密封泡棉
如果窗邊縫隙明顯,可用防水膠條或泡棉條臨時塞入空隙處,提升密封效果。
4. 用毛巾或吸水布堆疊防線
雨水如果已滴入室內,可用毛巾或吸水墊鋪在漏水處吸水,同時防止水漬擴散至其他家具或地板。
雨後修復與防潮貼士
即使成功止漏,大雨過後仍要進行全面檢查與修復,以免留下隱患。
1. 清理窗槽排水孔
使用鐵線或長棍小心疏通鋁窗底部排水孔,清除積塵與雜物,防止再次積水。
2. 更換老化玻璃膠
選用防霉防水玻璃膠,在天氣乾燥時重新密封窗框邊緣。施工前請先清除原有老化膠層,確保新膠黏著力。
3. 修補牆身裂縫
如發現牆身漆面起泡、裂縫或滲水痕跡,可使用專業防水塗料或防水砂漿修補。
4. 加強室內抽濕與通風
用抽濕機加快牆身與窗邊乾燥,搭配風扇或開窗換氣(若天氣許可),可防止發霉、減少霉味。
預防措施:未雨綢繆
雨季前應定期檢查家中各項防水設施,提早準備可減少損失與麻煩。
1. 定期檢查窗框密封
每半年可進行一次全面檢查,包括窗框、窗邊玻璃膠、窗槽等部位,有問題即時維修。
2. 清潔窗槽與排水孔
避免灰塵雜物積聚,保證每次下雨時排水通暢,避免水壓倒灌入屋。
3. 使用優質防水膠條與材料
裝修時選擇高質素材料,避免因貪平用料次等,日後更頻繁出現漏水問題。
4. 安裝遮雨棚或雨擋
尤其面向東南、正對風雨方向的窗戶,可考慮加裝簡單雨棚,物理性降低雨水衝擊。
窗邊滲水雖然常見,但並非無法解決。只要掌握急救技巧與日常維護方法,即使遇上黑雨、八號風球,也能減低損失,保持家居安全與乾爽。如遇滲水情況嚴重或反覆發生,建議尋求專業防水師傅評估及維修,避免問題惡化,保障人身與財物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