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網上商店
2025電競手提遊戲機選購指南及人氣推薦
隨著 Steam Deck 開啟市場、ROG Ally 與 MSI Claw 競相推出,2025 年可說是電競手提遊戲機的黃金時期。無論你是專業Gamer還是剛入門的遊戲愛好者,手提遊戲機不再是掌機那般「簡化版主機」,而是可攜式的真電競裝置。本文將為你深入分析各大品牌手提電競機種的差異,幫助你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台。
電競手提遊戲機性能
- 處理器與顯示晶片:大多使用 AMD Ryzen Z1/Z2 或 Intel Core Ultra 7,內建 RDNA 3 顯卡,運行 3A 大作毫無壓力
- 螢幕表現:尺寸普遍為 7–8.8 吋,支援 1080p 或更高解析度,多數搭載 120Hz 更新率 OLED/IPS 螢幕
- 控制設計:如 MSI 採用霍爾感測搖桿防漂移、Steam Deck 配備觸控板增加操作靈活度
- 電池與續航:電池容量 40–80Wh 不等,續航時間介於 2–6 小時,視遊戲負載而定
電競手提遊戲機類型及推介
Windows
- 多用途(除了電競手提遊戲機,也可用作 Mini PC 迷你電腦使用)
- 可從 Microsoft Store、Steam、Epic Games Store、GOG 等不同平台購買 PC 遊戲
- 相容於 Xbox Game Pass for PC
Steam OS
- 指定 PC 遊戲作業系統
- 適合擁有 Steam PC 遊戲庫的玩家
Android (雲端遊戲)
- 雲端遊戲和遙控遊玩
- 需要穩定 WiFi
- 電池續航力較長
- 需要加入雲端遊戲服務供應商,例如 NVIDIA GeForce Now 或 Xbox Cloud Gaming
混合主機式
- 可在手提模式與電視連接之間自由切換,配有專屬遊戲如《薩爾達傳說》、《瑪利歐》等
- 遊戲風格偏向家庭與多人派對
重點機型分析
ASUS 華碩 ROG Ally X 電競手提遊戲機 |
STEAM DECK OLED 電競手提遊戲機 |
LENOVO 聯想 Legion Go S 電競手提遊戲機 |
MSI 微星 Claw 8 AI+ A2VM 電競手提遊戲機 (沙棕色) / (白色) |
NINTENDO 任天堂 Switch 2 遊戲主機 |
|
規格亮點 |
[豐澤獨家產品]
|
|
[豐澤獨家產品]
|
[豐澤獨家產品]
|
|
優勢分析 |
|
|
|
|
|
缺點 |
|
|
|
|
|
電競手提遊戲機選購重點
1. 預算建議
- 高階玩家($7,000 港幣以上):追求效能者推薦 ROG Ally X 或 MSI Claw
- 中階玩家($4,000–$6,000):Steam Deck OLED 提供優秀的性價比
- 入門階級 ($2,500–$4,000):Switch 2 是理想選擇
2. 操控體驗與遊戲生態考量
- 選擇 Windows 平台者需習慣電腦操作介面,但可玩遊戲種類多
- SteamOS 使用簡單,但不支援 Epic/GOG 等平台
- Nintendo 生態獨立但穩定、遊戲偏家庭向
3. 攜帶性 vs 耗電需求
- 重度使用者需關注散熱設計與電池容量
- 輕便機型(如 Switch 2)續航力高,適合旅行與通勤
使用場合對照表
使用情境 | 推薦機型 | 原因 |
上班通勤、地鐵遊玩 |
|
體積小、啟動快 |
出差/旅遊使用 | ROG Ally X | 續航長、效能穩 |
高畫質單機遊戲 | MSI Claw AI+ | 支援獨立顯卡、極致體驗 |
親子/多人互動 | Switch 2 | 社交功能強、遊戲 IP 豐富 |
兼顧工作與娛樂 | Lenovo Legion Go S | 可變平板模式、多用途 |
購買時的注意事項
- 噪音與散熱:高性能機會有風扇聲
- 電池續航預計:遊玩如《Cyberpunk 2077》類大作時續航僅 2–3 小時
- 儲存擴充:建議至少 512GB 起跳,或需支援 microSD 卡
- 相容性:SteamOS 雖穩定,但部分反作弊遊戲不支援
- 售後與保固:確認品牌在香港是否有官方維修據點
總結來說:
- 想要極致效能?選 ROG Ally X 或 MSI Claw AI+
- 預算有限但想玩 3A 大作?Steam Deck OLED 是不二之選
- 偏好輕便與任天堂遊戲?Switch 2 最適合家庭與親子
最後,選購時請根據自己的遊戲偏好(Steam/PC 還是 Switch 專屬遊戲)、攜帶需求及預算,來作出最佳選擇。你正在考慮哪一部電競手提遊戲機呢?歡迎留言分享你的使用經驗與選購心得!也別忘了關注我們最新的「2025 最佳電競產品推薦」文章。